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87.来自火星的一些灵人来到我这里,贴近我的左太阳穴。他们在那里向我呼出他们的言语,但我不明白它。它的流动极其柔和,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柔和的东西,就像最温柔的微风。它从上面吹向我的左太阳穴和左耳,接着吹向我的左眼,又逐渐移动到右眼,然后流下来,尤其从左眼流到唇部。一到达唇部,它就进入嘴,在口腔内行进;事实上,通过咽鼓管进入大脑。当这呼吸抵达那里时,我明白了他们的言语,并能与他们交谈。我发现,当他们与我交谈时,我的唇在动,我的舌也稍微在动。这是由于内在言语与外在言语之间的对应关系。外在言语由前往耳朵外膜,然后通过耳朵里面的小器官、膜和纤维被传达到大脑的清晰声音构成。
由此可知,火星居民的语言不同于我们地球居民的。它声音很小,几乎是无声的,并经过很短的途径进入内在听觉和视觉。它因具有这种性质而更完美、更充满思维观念,因而更接近灵人和天使的语言。言语中的实际情感也表现在他们脸上,思维表现在他们眼里;因为对他们来说,思维与言语,以及情感与面部表情行如一体。他们认为想一套,说一套,或意愿一套,脸上却表现另一套是一种罪恶。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伪善或伪装、欺骗、狡诈。
我们地球的上古之人的语言也是这样;在来世,我通过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交谈而获知这一点。为说明这个问题,我想把我所听来的讲述如下:我通过一种无法描述的流注被指示,那些属于上古教会的人拥有哪种语言。也就是说,它不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声语言那样发出清晰的声音,而是静默的,是通过内呼吸而非外呼吸实现的;因此,它是思维的语言。我还被恩准觉察他们的内呼吸是什么样;它从肚脐向心脏行进,因而在他们说话时经过唇部,无需发出任何声音。它不是经由外在途径,敲击所谓的耳鼓进入别人的耳朵,而是经由如今叫咽鼓管的内在途径进入。我被指示,他们通过这种说话方式表达心灵感觉和思维观念,远远比清晰的声音或口头言语能表达得充分的多。这种语言同样靠呼吸来调节,这呼吸是外在的。因为没有一句话,确切地说,没有一句话的一个部分不是靠呼吸来调节的。不过,对这些人来说,语言要完美的多,因为它靠内呼吸来调节;而内呼吸因更内在,更适合并适用于思维观念,故更加完美。此外,它也借助唇部的轻微动作和面部表情的相应变化。事实上,由于他们是属天之人,所以,凡他们所想的,都从他们脸上和眼睛里闪耀出来。它们的变化是一致的,面部表情反映情感的生命,眼睛反映光。他们绝无可能表现出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的任何面部表情。他们因通过内呼吸,也就是人之灵本身的呼吸说话,故能与天使来往并交谈。
火星灵的呼吸方式被展示给我,我发觉他们的呼吸从胸腔向肚脐行进,从那里通过胸部以一种难以察觉的呼吸向上流到嘴口。这一点,连同我所经历的其它证据使我看出,他们具有属天的性情;因此,他们与那些属于地球上的上古教会之人没什么区别。灵人和天使都有呼吸(AC 3884, 3885, 3891, 3893)。
9917.“在它的底边上作”表在属世层所在的最外在部分。这从“外袍的底边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外袍的底边”是指属世层所在的最外在部分。因为“外袍”尤表属灵国度中内在形式上的神性真理,以及总体上的属灵国度(参看9825节);而下面周围的“底边”表示该国度最外在的部分;属灵国度最外在的部分是指属世层的事物。因为天堂里的良善和真理按这种次序彼此跟随:属天良善和真理在至高或至内层天堂;属灵良善和真理在中间天堂;属世良善和真理在最低层天堂。关于它们按这种次序在天堂上彼此跟随,并与个体的人同在,可参看刚才所述(9915节)。由于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存在于外在人或属世人里面,所以底边上还安有石榴,因为“石榴”表示关于良善的记忆知识。石榴当中也有金铃铛,因为“铃铛”表示诸如源于记忆知识的那类事物。
“外袍的底边”表示属世层所在的最外在部分,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“底边(经上或译衣边、繐子、衣襟等)”的经文明显看出来,如以赛亚书:
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。祂的衣边充满圣殿。(以赛亚书6:1)
“主所坐的宝座”表示天堂,尤表属灵天堂(5313, 8625节);“衣边”在此表示在最低层或最外层的神性真理,就是诸如字义上的圣言真理。 当这些真理充满教会时,就说它们“充满圣殿”。“充满圣殿的衣边”与圣言数次提到的满了帐幕和圣殿的烟和云所表相同。因为在这些地方,“烟”表示在最低层的神性真理,就是诸如圣言字义上的那种(参看8916, 8918节);“云”也是(4060, 4391, 5922, 6343节)。
当一个患血漏的女人摸了主的衣裳繐子时,她就痊愈了(马太福音9:20, 22);凡摸祂衣裳繐子的,一般都痊愈了(马太福音14:36; 马可福音6:56),这一切表示健康或拯救从存在于最外层或最低层的神而出。因为在源于神性的良善和真理的最低层有力量和能力(参看9836节);答复也是在这些最低层给出的(9905节)。马太福音:
耶稣论到文士和法利赛人说,他们一切所作的事,都是要给人看的。所以将佩戴的经匣做宽了,衣裳的繸子做长了。(马太福音23:5)
此处显而易见,“衣裳的繸子”表示清晰可见的外在事物,“做长”表示做表面工作,好叫它们可以显现或被看见。
耶利米哀歌:
耶路撒冷大大犯罪,她的污秽是在衣襟上。(耶利米哀歌1:8, 9)
“衣襟上的污秽”表示言行,因而最外层事物中的不洁。因为最外层的事物从内层事物获得自己的真正性质或本质;因此,当内层事物不洁时,最外层也是不洁的,尽管这种不洁没有显现在世人眼前;因为世人只关注表面形式,因而看不见内层事物。但内层事物中的这种不洁会显现在天使眼前,在来世会被每个人发现,因为在那里,外在事物都被拿走了。因此,某人作为的真正性质或本质就变得显而易见了。
那鸿书:
我必揭起你的衣襟,蒙在你脸上,使列族看见你的赤体。(那鸿书3:5)
“揭起衣襟,蒙在脸上”表示移除外在事物,好叫内在事物可以显现;因为属于属世人的外在事物以各种方式隐藏内在事物,这些事物就是各种伪善、欺骗、谎言、仇恨、报复、奸淫,以及其它类似罪恶。因此,当外在事物被拿走时,在其不洁和污秽中的内在事物就变得显而易见了。
耶利米书:
你若心里说,这一切事为何临到我呢?你的衣襟揭起,你的脚跟裸露,是因你的罪孽甚多。我要揭起你的衣襟,蒙在你脸上,显出你的羞耻,你的淫行。(耶利米书13:22, 26, 27)
这论及耶路撒冷的可憎之事;“揭起你的衣襟,你的脚跟裸露”表示夺走用来遮盖和掩藏的外在事物,好叫内层显现。因为一个坏人为了名声、地位和利益而学会伪装良善、诚实、正直;而事实上,他怀有各种隐藏在自己里面的邪恶和虚假。由于“底边(经上或译衣边、繐子、衣襟等)”表示外在事物,所以经上也提到了“脚跟”,因为“脚跟”表示属世层的最低事物(259, 4938, 4940-4951节)。由此可见“外袍的底边”表示存在于自然界中最低层或最外层的良善和真理。
5605.“我们就起身去,好叫我们,都得存活,不至于死”表照着层级所进入的属灵生命。这从“起身”、“去”、“存活”、“不至于死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起身”是指上升到更高层或内层事物,因而上升到构成属灵生命的事物那里(参看2401, 2785, 2912, 2927, 3171, 4103, 4881节);“去”是指存活(3335, 3690, 4882, 5493节),由于“去”之后“我们都得存活”,故“去”表示属灵生命的最初阶段或最早阶段;“存活”是指属灵生命,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,所指的不是其它生命;“不至于死”是指不再定罪,也就是从定罪的状态走出来,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,所表示的是属灵死亡,即定罪,而非其它。由此明显可知,“我们就起身去,好叫我们,都得存活,不至于死”表示照着层级的生命。也就是说,“起身”表示生命的引入阶段,“去”表示那生命的最初或最早阶段,“存活”表示生命本身或完全的生命,“不至于死”表示从没有生命的事物中被引离出来。
“去”在内义上表示存活,这个观念在丝毫不知道属灵生命的人看来似乎很奇怪。“起行”(travelling on)和“寄居”(sojourning)也一样,“起行”表示生活的次序和进一步的生活阶段(1293, 4375, 4554, 4585节);“寄居”表示接受教导并照之生活(1463, 2025, 3672节)。诚然,“去”(go)、“起行”和“寄居”具有这些含义的原因能被告知,但这原因具有这种性质:它对那些不知道来世人们动作性质的人来说没什么意义,几乎不被他们接受。那里的动作和前进不是别的,因为它们没有其它源头,唯源于生命状态的变化。这些变化在外在行为上极像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。这一事实通过来世的大量经历向我证明;在来世,我在灵里行走,在他们中间,走过他们许多的居所;我在如此行走时,我的肉体却一直留在原处。我还与他们谈论了这是怎么回事,获知正是生命状态的变化制造了灵界的前进。
这一点也通过以下事实向我证明:灵人能通过所产生的状态变化出现在某个高处,然后一瞬间在某个低处,或在遥远的西方,然后一瞬间又在东方等等。但如前所述,这一点在丝毫不知道灵界生命的人看来必显得很奇怪。因为灵界没有空间或时间,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的状态。这些状态外在会产生前进和动作这一活生生的表象。这种表象如此鲜活和真实,以致生命本身似乎就在我们里面,因而是我们自己的;而事实上,生命是从主流入的,主是一切生命的源头(参看2021, 2658, 2706, 2886-2888, 3001, 3318, 3337-3338, 3484, 3619, 3741-3743, 4151, 4249, 4318-4320, 4417, 4523, 4524, 4882节)。由于“去”(going)和“动作”(moving)表示存活,所以古人说“我们生活、动作、存留,都在乎神”(使徒行传17:28)。他们以“动作”来表示生命的外在,以“生活”来表示生命的内在,以“存留”来表示它的至内在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